经历过三年多的疫情后,关于“免疫力”的传言也变得越来越多:
有人说,经常发烧感冒的人,其实就已经说明他们的身体素质比较差,免疫系统比较弱,所以才会经常生病,因此这类人得大病的概率更大;
也有人说,如果一个人很少生病,这不一定是体质好,反而是因为免疫系统较弱,遇到病原体不会反抗,因此这类人更容易患大病。
到底,哪种说法才是真的?
香港时代医疗表示,免疫力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,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、密切配合,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,其中免疫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,由免疫器官、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,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、与机体其他系统相互协调,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免疫力无论过强还是过弱,对人体健康都并非是好事。一般来说,免疫力低下时会导致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,身体容易出现感染性疾病、癌症等;而免疫力超常也容易诱发过敏反应、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等。
那么,长期不生病对健康是好事还是坏事?
日常生活中,当我们经常出现发烧时,便会习惯性地将其归咎于免疫力低下。实际上,目前没有任何研究显示感冒与免疫力有直接关系,感冒发烧代表免疫系统在激烈对抗入侵的病原体,这只能说明免疫力不是特别好,但不能直接说明免疫力差。
香港时代医疗提醒,感冒虽然在某程度上能够调节身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,但并不代表经常性得“小病”会让免疫系统更加活跃,反而部分经常小病不断的人免疫力更差,更容易罹患癌症等大病。
至于那些鲜少生病的人,这可能与与他们个人防护措施做得好或是环境里细菌病毒数量少、毒力不强相关,也可能是因为个人的免疫系统较为强悍,细菌病毒入侵后还处于萌芽状态就被清理了,自然也不会感冒发烧。
为什么有些人很少生病,却突然查出大病?
这要与身体好的人经常忽视身体轻微症状,鲜少去医院相关,当他们出现咳嗽、发热等症状时,往往会选择“忍忍就算”,但其实这样做反而容易忽略某些疾病所发出的早期信号。等到症状严重时才就医,便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。
而经常小病不断的人,他们会对身体出现的症状十分重视,会及时去医院检查,反而有助于在早期发现大病,尽早进行治疗。
日常生活中哪些方法对提高免疫力有帮助?
1. 饮食营养要均衡
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是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的能量来源,因此在日常饮食中,应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,有助于强化身体素质,有效抵御细菌、病毒的侵袭。
2. 户外有氧活动很重要
想要提高身体免疫力,运动必不可少。运动可为免疫细胞提供所需的蛋白质能量,同时帮助保持免疫细胞活性,是构建良好免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建议每日至少进行30~45次的中等强度运动,每周至少5次运动,坚持时间至少1个月。
3. 充足睡眠要保证
人体入睡后,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将会增强,起到杀伤细菌和病毒,分泌抗体保护机体的作用。所以,建议大家每天尽量早点睡觉、拥有充足的睡眠,以便减低患传染病风险,以及改善生病后的状态。
4. 接种疫苗不能少
接种疫苗主要是将病毒或细菌抗原制作成疫苗输入到人体,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的免疫抗体,进而获得对抗疾病的能力。因此不管是大人,还是小孩,都应该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方案并按时接种,以提高对某些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。
5. 保持心情开朗
长期处于悲伤等不良情绪下,会导致体内与免疫相关的白细胞数量减少,让身体免疫力下降,罹患多种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。因此,面对不良情绪时,大家应注重心理上的调节,保持舒畅愉快的心情,有助于预防疾病入侵,保持身体健康。
总体而言,增强免疫功能对维系健康十分重要,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,同时学会调节不良情绪,久而久之便能看到想要的效果。